把生命活成一份禮物
上一檔活動時,有讀者問,a reader 展出的書都是怎麼選的?我只能坦誠,它們都來自我的個人經驗和品味,並沒有客觀研究或榜單依據。主觀,我才能為此負責,我能告訴你,每一本書被挑選的原因,以及它們為我的生命帶來的視野。
心靈成長書在國內書市一直是大宗,但我感覺,每位讀這類型書的讀者,動機及需求其實南轅北轍。以我個人觀察就至少有兩類:一種是暖心安慰型,另一種是探問根源型。前者多訴求感性,後者更傾向邏輯。我自己較少讀第一種類型的書,只有在邏輯上具有說服力的作者及書,才會出現在我的書櫃。所以這檔「心靈書店」存在著這樣的主觀性,先跟讀者們致歉及說明。
我喜歡的心靈書特點是:我們的命運由自己決定,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。如此,「我」才會是有力量的。對我來說,能夠增強生命力的,就是好書。所以在這個書店裡,「責任」和「業力」都不是壞詞。「責任」(responsibility)是指「回應的能力」(ability to respond);「業力」(karma)是你的所作所為自然產生的結果(Your karma is your making)。
「讓我們思量一個具體的情境。你的筆從桌子上掉了下去,如果你瞭解自己要對此負責,那麼,眼前就有幾個選擇。你可以彎下身,把筆撿起來。如果你無法這麼做,可以請另一個人幫忙。或如果你不想立即採取行動,你可以之後再把筆撿起來。你有各種選擇。另一方面,如果你不負責,你能夠做什麼?沒有什麼。哪一個是自由?有選擇,還是沒有選擇?『責任』不是衝動的行為,它提供行動的選擇。」
「人生中任何看起來像是命定的事情,其實都是你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決定的,是你編寫了自己的軟體程式。你用什麼方式寫你的程式,就決定了你的思考方式、決定了你的感受方式,也決定了你的行動方式,同時也決定了你會邀請哪些人事物進入你的生命。你散發出什麼樣的『芬芳』,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生境遇。你的人生是根據你的習氣傾向來展演的,而不是根據某個對和錯的系統。業不是懲罰或獎勵,而是生命試圖完滿自己的過程。」
上述觀點出自薩古魯。心靈書店裡還有許多我自己非常受用的書,它們都不會告訴你一定要相信什麼,它們所做的,只是將脈絡展現在我們面前,由我們自己決定要不要面對,以及從現在開始要延續或改變。「我們可以自己去找答案。」而我覺得這是最棒的。
不論對我們自己或他人,試著使這一生短暫的存在時光,變成一份禮物吧。:)
a reader 負責人 / 李惠貞
a reader 絕版書店:2025/1/1~2025/2月底
[地址] 台北市武昌街一段16巷2號(Aplace WCH 內)
追蹤 a reader 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reader___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