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門關於如何活的學問
莎士比亞書店創辦人喬治.惠特曼曾說,「我開書店是因為這是關乎『怎樣活』的學問。」
我曾想像一個不再有「書」的世界——不只是紙本書,連電子書也不復存在——因為人們已不再有 耐心去讀萬字以上的內容,不願進行一趟需要投入心力和時間的旅程。如果那樣的時刻來臨,我 們將伴隨著失去的會是什麼?思考?想像?感受?關於「如何活」的探問?
人總是會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吸引,在書店裡,我常不自覺朝「書店/閱讀」書區走去,閱讀和書 店的相關討論,對我來說永遠不嫌多。因此家裡也有兩整格書櫃全是相關精選書籍,多年來經過 多次汰換篩選,還是滿到已無處堆放。對我來說,這些書是我畢生熱情所在,也是陪伴我經歷人 生波瀾,以無盡的提問和思考幫助我立足的重心。
這次書展,我把這兩格書櫃分享給 a reader 讀者。
為什麼書店經營這麼辛苦,還是有人前仆後繼加入?書這麼薄利的事業,為什麼眾多編輯、出版 人、作者自願參與?這些答案,我認為讀者全都明瞭。因為這是一門「關於如何活的學問」。從最根 源來說,其實我們參與的是關於人之存在的討論,它使我們超越日復一日機械性的日常,使我們 有別於無生命的事物,有別於其他物種。人類的精神和文化透過書本流傳,讀者因此能跨越時間 和空間的限制,與未曾得見的人物對話,對已發生或未發生的事進行反思,看到生命的可能性。
簡單來說,閱讀使我們意識到選擇。無論身處任何困境,有何種疑惑,我們都能在書裡找到懂我 們的作者,我們絕不是古今中外第一個有此困惑的人。如果有人走過這條路,它就會為我照亮路 徑,如果不只一人走過,我就會知道,受限的是我的念頭,不是這個世界。
閱讀使我們獲得力量,以及自由。
《愛書人》第 82 頁有段文字,「尼爾.蓋曼在完成一個故事之後寫道:『每次在創造了原本不存在 的事物之後,世界看起來總是更明亮。』也許對奇幻作家來說特別如此,因為他們創造了整個世界。 很多人閱讀是為了拜訪其他的宇宙,也許好一點、也許糟一點,讓我們能夠從更清晰的角度去看 待現實世界。」
希望讀者每一次從 a reader 離開的時候也會感到,世界彷彿更明亮了。
a reader 負責人 / 李惠貞
a reader 絕版書店:2024/9/1~2024/10月底
[地址] 台北市武昌街一段16巷2號(Aplace WCH 內)
追蹤 a reader Instagram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areader___/